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九十三章 孔子离卫(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孔子离开鲁国后,在卫国渡过了三年的悠闲时光。卫灵公非常尊重他,大夫们也不敢对他无礼,恶棍也不敢招惹他。

孔子又在卫国交了一位旷世君子——蘧瑗(字伯玉)。蘧伯玉生于鲁成公五年(BC585),至孔子入卫时已年届九旬;他辅佐过卫献公、卫殇公、卫襄公和卫灵公四世,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国老”。蘧伯玉身上发生的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他的两次避祸出走。

第一次是在鲁襄公十四年(BC559)。卫国上卿孙林父率军从戚邑出发,准备驱逐卫献公。孙林父在帝丘郊外突遇蘧伯玉,他直白地告诉蘧伯玉自己的行动计划;蘧伯玉二话没说,直接从最近的关口逃出卫国。卫献公流亡后,蘧伯玉没有追随他而去,而是大摇大摆地回到帝丘,继续辅佐卫殇公。

第二次是在鲁襄公二十六年(BC547)。宁喜决定帮助卫献公复辟,他把计划告诉了蘧伯玉。蘧伯玉说:“我不敢听到君侯流亡的消息,当然也不敢听到君侯复辟的消息。”说罢又迅速逃离了卫国。卫献公复辟成功后,他再次冠冕堂皇地回来了。

这两起事件给蘧伯玉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忠诚的人嘲笑他没有立场;勇敢的人嘲笑他没有胆量。

但是蘧伯玉反击道:“我没有帮助孙氏驱逐君侯,又没有帮助宁氏杀害殇公,怎么说没有立场?况且作乱而死算是勇敢吗?如果算,你们这些活人也是没有资格指责我的(有资格的人都死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