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科举兴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张煌言接话道:“大头领的意思是如果造反……反而容易做官?”

李存真赶快施了一礼说道:“苍水先生智慧过人,李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张煌言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没错,大头领说的对。如果造反,又没有被及时平定,朝廷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反而很可能会‘招安’这么一来做官的几率可是比走科举大多了。而且也更容易。”

李存真点头说道:“想一想那个黄巢,科举几次没有中第,造反却差一点当了皇帝。再看那个篡唐的朱三,根本就识不得几个字,跟着黄巢造反,最后真的当了皇帝。这些当然都是极端的例子。但是普通的例子可就多了。小说《水浒传》里的宋江等人不就是如此吗?再看我朝的郑芝龙……”说到这里李存真没有再往下说,而是转了弯又转了回来说道,“科举其实是连接家庭和政治之间的纽带,通过科举士子们走出自己的家庭参与到国家政治当中来。这个当然不错。但是科举主要还是给人一个希望,让人为了这个希望不要造反。其实科举的主要功能一个是打破贵族对官位的垄断,增加社会流动,另外一个就是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当然,这都不是我要说的,我要说的就是对士人的拉拢。”

陈显祖和常琨对视一眼,常琨问:“大哥,我还是不明白。”

李存真说道:“科举当中中举的人实在是少数,但是那些没中举的人都会死死盯着这个功名不撒手。多尔衮开科举的七年当中虽然中举的人只有一千多人,但是这个数字相比此前足够大了,给了那些没中第的士子们莫大的鼓励,为了中举他们都会支持满清,对自我的强烈认同和成就动机会使他们期盼着自己就是下一个幸运儿。可以说这是入了多尔衮的‘彀中’了。要说多尔衮有没有想到这一层还很难说,我认为多半是想不到的,但是作为通古斯野人的他,懵懵懂懂还是做到了一些。这就足够了。这些士子们都想中举,没有人还会提着脑袋跟着李自成混。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指导,农民军是不可能成事的。我的意思是说,满清开科举并不一定确保自己的实力增加,因为那些中举的人兴许连‘四书五经’都没读过,只是背过历代中举人的中举文章而已,没有真才实学,但是开科举这一招却阻拦了李自成、张献忠吸收知识分子,获得士子帮助的能力。所以我说,满清开科举高明。而且让一千多人中举那就更高明了,中举的比例照从前增大了。况且,只是中举而已,即便是让这些举子们做官又能花多少钱呢?就算让这些人什么活都不干,白白养着他们也是能养得起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